创新与变革:奥迪携手北大光华 筑梦中国汽车产业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创新与变革:奥迪携手北大光华 筑梦中国汽车产业

上世纪5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摩西.阿布拉莫维茨的开创性研究,让人们首次意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意义。而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取持续不断的竞争性优势。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汽车企业尤其重视创新,这也源于我国汽车产业在不断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为了保持先进性,在调整和变革中坚持创新是全行业不变的主题。

那么,车企的创新之路是怎样的?近来,奥迪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路径。

一汽-大众奥迪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签约

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一汽-大众奥迪此次和北大光华学院的合作,简而言之,双方会在行业洞察、案例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多个维度开展全方位合作。

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举措:首先,通过成立“奥迪管理研究中心”、聘请“奥迪讲席教授”,双方将共同对高档车市场趋势和企业管理模式展开专项课题研究,并定期发布研究成果,从战略高度指引行业与企业的未来发展。

同时,双方将设立“一汽-大众奥迪奖学金”,通过在ExEd(高层管理教育)课程开发、EMBA企业案例研究方面的合作,为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输送更多引领改革方向的管理精英。在合作期间,奥迪还将独家支持“北大光华新年论坛”这一中国管理学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共同开拓深化改革发展的创新路径。

图为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右一)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左一)共同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奥迪管理研究中心”揭幕

从长远讲,双方的合作还能为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输送更多引领改革方向的管理精英,将高校学科优势与企业管理经验相结合,为品牌乃至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与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商界领袖,完善其“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可以说,双方的战略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无论在商业价值还是学术价值方面,都是目前中国车企中仅见的,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

对于奥迪品牌来说,在校企合作这条路上走到今天这一步,得益于他们之前数年的探索和积累。26年来,奥迪以“全球本土化”发展实践,逐步建立从企业到学校到研究机构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与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共同启动的“联合培养卓越汽车工程师”项目;与中国9大城市的9所职业学校联手组办的“奥迪职业学校”;连续多年举办“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交流平台;携手同济大学创立“奥迪同济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电动车项目的研发,并共同开发“都市晨光”奥迪A6L纯电动原型概念车……这一系列的成果,都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而今天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战略合作,也为这个全链条的体系完成了顶端的构建。

商界领袖定义品牌形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曾表示,对于未来,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至少还要延续三到五年时间,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消费者汽车购买力在迅速提升,我们的汽车消费价值观仍在促进汽车升级,另外就是中国市场的长远购买潜力以及汽车普及水平仍会促进这个市场继续壮大。

由于消费者结构发生变化,30岁以下人群在2012年占比接近中国消费群体三分之一,这些群体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职业,鲜明的个性,未来对汽车的消费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奥迪也在高等学府培育了一批“低调有内涵、富有创造力、思想性,最终成为行业领导者”的用户群体,而作为商界领袖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子正是未来奥迪的目标客户群体,恰恰与奥迪的用户形象相吻合。

奥迪的品牌、科技与设计优势与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科优势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品牌商业价值与品牌形象。合作也将为奥迪品牌管理与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创新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改革不停,开放不止。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开放的思路也在转变、拓宽。

中国汽车品牌发展仍然有机遇,目前对汽车产业来说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在改革、开放、创新中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是汽车企业的共同愿景。

观奥迪品牌理念,“科技”与“设计”构成了奥迪的DNA双螺旋结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彰显了品牌对于创新的重视和追求,确实,奥迪在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方面始终走在时代与行业的前沿。

此次一汽-大众奥迪和北大光华的合作,将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将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不但能培养创新与变革的领军者,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还能为汽车行业及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正如北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所说:“北大光华和一汽-大众奥迪的合作是志同道合的一致。我们有对各自百年来的传统价值坚守,并在这基础之上坚持创新。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中国本土化。我们兴奋于见证这样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安德鲁•斯莱德,英国金融时报记者,1963-2025年

这位才华横溢但谦逊的新闻编辑在英国《金融时报》新闻编辑部广受敬佩。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1月11日

您对本周的全球重大新闻了解如何?来做个小测试吧!

AI驱动设备主导消费电子展

科技公司展示了嵌入汽车、电视和洗衣机中的AI新设备。

TikTok警告称,随着美国最高法院审议撤资或禁令法案,平台可能会“陷入黑暗”

法官质疑字节跳动旗下平台的言论自由论点,该平台正试图阻止迫在眉睫的最后期限。

争夺月球电波的竞赛

FT研究发现,商业无线电频谱申请份额的增加显示出对未来月球经济的押注。

中国的太阳能行业可能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经历了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困扰后,有迹象表明该行业可能正在接近底部。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